渤泥国没有冬天, 现在这个时节, 算是一年中最凉快的时候。 惜玉坐在窗边等着,对面的桌后, 是正在敲打着 算盘的纪景。因为手里熟练,他一面 看着账本, 一面手里噼里啪啦拨着算珠。 伙计进来, “是红河镇的茶, 你尝 尝。”纪景从桌上抬脸, 道了声,“你从权州过来,知道的茶大都是那里来的城里那家孟家茶庄罢,现在这边 。” 惜玉看着清澈的茶汤,盏底舒展的叶片,翠玉一样。 怎么会不知道孟家茶庄?那是孟元元费气重新建来的, 而也在一旁相帮。那时候跟着孟元元,真是简单又安心。 “好喝。”惜玉抿了口茶,是熟悉的味道。 纪景笑笑,手里一顿:“家祖籍也是权州,不过从祖父开始就来了渤泥。” “不是权州人。”惜玉捧着杯盏。 现在也说不好自己到底算哪里人,原本是想在边城一辈子的。封宾实把瘦小病弱的带大, 那个朴实的男人看似粗犷,其实有最柔软的心。少女懵懂时, 追着他说,想他做媳妇儿。记得当时封宾实瞪大了, 粗声粗气说胡闹。 可惜玉看到那个五大三粗的男人红透了脸, 掩饰般的转身就走…… 大概,和封宾实的日子, 是过得最好的时候。 纪景往墙边看的时候,就到女子浅浅的笑,温暖柔和。好似认识了一两年,就没怎么笑过。 “国王明年会去大渝,还会带着王妃和王子。”纪景对完一本账目,放到一旁。 惜玉看过去,从邱娘子那里听说,纪家的买卖在渤泥数一数二,有半数上的林场。三湾镇边上的也有纪家的林场。 渤泥往大渝运送最的,是香料和木材,这些纪家都有涉猎,武元正的船便是常年纪家运送货物。 是,纪景知道渤泥国王的动向,也就不足奇。 大渝强盛,海上贸易是发达,周遭的国度友好前去倒也是正常。 快,纪景对完账目,说是没有大问题,想和惜玉一去武家一趟,有些小的地方对一下。 两人从后门出了铺子。 后面是一处大院子,整齐摆放了各种木材,按照树木品种,再分成各种粗细,这些都是要运往大渝的。 纪景先去交了工头一些事情,这边快步回来。 “走罢。”他手里提着两包点心,又指指地上的坑洼处,示意惜玉小心。 三湾镇的兴盛,引来了不少渤泥人,远处海边的码头也在扩建。 纪景出生在渤泥,但是一直受大渝的传统长大,服饰习惯亦是。 “明年还有一件事,”他性子爽朗,愿意说话,“大渝的官家船队,会来南洋,然后去西洋。” 惜玉嗯了声:“听大哥说过。” 纪景看一,随后道:“这次的船队可是真的有朝廷大员,据说是五品,还是皇亲。” “他们那些人,就算随船也不过是做个样子。”惜玉淡淡道。 权贵们高高在上,动动手指就有人他们卖命,哪会真的吃苦? 纪景笑笑,点下头算是赞:“阿惜没想过去王都看看吗?渤泥虽比不上大渝,但是也不小。邱阿嫂说你整日在家里闷着,总也不出来看看。” 惜玉脚下一慢。纪景简单的一句话,让发现原来自己变了这么。 曾经也活泼的,什么事都爱去看看,哪怕趣的戈壁滩,也会走上一走,捡几颗好看的石头。 “这里不是大渝,女子家没那么规矩,可出来做事情。”纪景道。 惜玉看他:“可做什么?” “那可太了,”纪景脚步一顿,一只手往惜玉面前一送,点着手指算,“做账、针线刺绣、书写这些你都会,而且你学东西快,辨认草药、制作香料,你说你会的是不是?” 惜玉看着他五根手指点的不够用,嘴角淡淡的一勾。原来,会的东西这么吗? “好,想想。”道。 回到武家时,邱娘子到两人一来的,睛都快笑没了,赶紧打发自己的大闺女出去买鱼,一定要留着纪景用晚膳。 这天之后,惜玉在港口那里开了间酒肆。跟孟元元一的时候,学了不少,知道做买卖营生首先要找对地方。 码头,来往的船只,船员自然不愁卖酒。碰上需要补的远洋船,是会要的不少。 期间,纪景帮了不少,找了酿酒的师傅,又在附近物色了院子,用来当作坊。 虽然是忙碌,但事情从一开始就顺利,生意也不错。 踏出这一步之后,惜玉阴郁的内心慢慢变得明朗。的变化,连小鸳鸯都看了出来,总说惜姨笑来好看。 半年过去,一切都顺了手。 最欣慰的莫过于邱娘子,至今记得第一次到惜玉的时候。顶好的一个姑娘,就是话少不会笑,喜欢独自一个人呆在屋子里。 私底下,也问丈夫打听过,武元正只说是个苦命女子,孟修筠嘱咐让好好照顾。 如今惜玉渐渐变好,打心儿高兴。高兴的是,惜玉对纪景,并没有最开始的躲避,时常会到这两人一商讨事情。 “还真是登对。”邱娘子笑着,一脸的满意。 透过窗口,看着厢房中说话的一对儿男女。 “娘,你笑什么?”鸳鸯拽拽母亲的裙子,小手指指着惜玉的房间,“要去找惜姨。” 邱娘子回神,赶紧一把抱女儿,三步两步回了自己屋里:“你现在可千万去。” 。 天气炎热,茫茫大海上漂泊,并不是件容易的事,跟何况是大小船只三十艘的船队。 祁肇站在甲板上,日的海风吹拂,已让他白皙的面皮晒黑,下颌冒出些许胡茬。 “大人,船上陆续有人发病,依下官来看,是热病,船队必须暂时停下来,不然恐怕会蔓延开来。”随船的郎中回禀着下的情况,一脸严肃。 有史来,官家派出的最大规模船队下西洋,离开大渝的时候一切恙,谁知这几日,船队有人陆续发病,上吐下泻,十分严重。 船队有一文一武两位官员带领,依着往的意思,文主、武辅。文官,正是现任五品的诸中大夫祁肇。 对于这次西洋之行,官家是重视,因这注定是一次载入史册的事迹,是一个天子在位之时,所做的功绩。 祁肇进入下层的船舱,一进去,扑面而来的腥臭气,及病得的士兵们。 “大人出去罢,你会被染上病气。”一名下属劝道。 祁肇站在正中,心中明白,既然出来了,就断没有回头之理。他是船队之主,自然要处理好所有的事。 热病并不是小事,蔓延开来是可怕。 “前面是何处?”祁肇问,朱红色的官服罩住笔直的身躯。 一旁的下属抱拳回道:“回大人,是渤泥国。” 祁肇眯了下睛,透过狭小的窗口,望着垠的海面:“是吗?” 。 每年这个时节,总是渤泥最雨的时候。 三湾镇只有主街铺成了石板路,其余的地方一片泥泞,出去走一趟回来,鞋子必然变成泥的。 这样的天气自然法出海,港口里停着几艘大船,淋在淅淅沥沥的雨中。 正是过晌,酒肆中的客人并不。 后面的账房中,惜玉挽着袖子看账,不时手里摇下扇子。 “下过雨应当不会这样闷热了。”纪景路过,进来酒肆躲雨,“应该快停了,正好天黑前,去林场里看看。” 惜玉抬头:“路上不好走罢?而且这边林子里蛇虫也,你小心。” 纪景笑笑:“打小在这边都习惯了,倒是想去大渝看看。不知阿惜想不想回去看看?或许可行。” 屋里一静,显得外面的雨水声格外明显。 惜玉盯着账本的某处,日子久了,也能感受到纪景的意思。就像现在,他其实就是小心翼翼又笨拙的试探,之前有过两次,装作不知就那么过去了。 手边,是他过来捎的水果,每一颗都新鲜甜。 真的是路过躲雨,哪有功夫准备水果?他其实就是找借口,过来看罢了。 “没想过回大渝,”惜玉捏着团扇挡在胸口处,静静说着,“不过想去王都看看。” 这次看得清楚,纪景中精彩的变化,先是略略的失意,而后听后句话时又瞬间的明亮。 “好啊,也要去,正好一。”纪景笑,眸中有着柔和的光。 两人坐着说话,纪景说了好些于王都的事情,完忘记还要去林场。 “雨停了。”惜玉往窗外看了,天边的云彩已经开始发亮,快雨就会停下。 纪景站来:“去林场一趟,阿惜你继续忙罢。” 说罢,自己先掀开帘子走了出去。 惜玉看着落下的门帘,又转头看去窗外,檐下还在嘀嗒的雨滴,并没有完停下。 站来,取下了挂在墙上的油纸伞。 外面,码头上一片潮湿。 大船空荡着桅杆,船帆降下来卷好,几只海鸟立在雨中的杆子上。 祁肇撑伞从船舱中出来,他的脸色略显苍白,抬手捂嘴咳了两声。 走到船头的时候,随意往不远处岸上的那排错落不一的房屋看去,就着一个素衣女子撑伞前行,追上了前面的男子…… 祁肇眯睛,大步往前跑着,直到被船栏挡住,脚下是荡漾的海水。 他仍目不转睛,视线锁着朦胧雨雾中的那片身影,嘴角微动。 “惜玉?”